随着汽车轻量化与电动化进程加速,传统检测手段对发动机深孔、电驱系统密封腔等高隐蔽区域的缺陷识别日趋乏力。JW-G系列凭借5.5英寸OLED工业触屏、RK3588处理器的毫秒级图像处理能力,以及1.0-6mm模块化探头快速切换系统,成为汽车制造与维保的质量守门人。其双摇杆360°导向设计与自定义色彩增强模式,正成为解决涡轮铸件毛刺、电池焊接虚焦等行业痛点的核心工具
应用场景与价值解析
1. 动力总成精密检测
发动机缸体毛刺/气孔检测:0.1mm级微距镜头可深入燃烧室,通过HDR色彩模式清晰呈现铸造缺陷
涡轮增压器叶片裂纹筛查:6mm超细插入管配合360°导向,实现复杂流道全覆盖检测
2、 新能源汽车专项检测
电池包焊缝质量评估:双摇杆操控系统支持单手完成90°弯管插入,检测效率提升3倍
电机定子绕组绝缘检测:1080P高清成像配合智能注释功能,精准定位0.02mm级绝缘破损
氢燃料电池堆气密性检测:可变景深镜头实现从0.5mm极板流道到整体堆栈的分级检测
3. 智能制造过程控制
焊接机器人轨迹校准:通过视频标记功能实时记录焊枪位置偏差,数据直接导入PLC系统
装配线防错检测:AI图像识别模块自动比对标准件与装配件,误装报警响应时间<0.3秒
涂装车间漆膜厚度验证:多光谱光源系统支持从可见光到近红外的全波段检测
技术优势总结
效率革命:搭载RK3588高性能处理器的智能平台,检测速度较传统设备提升60%
成本优化:模块化镜头设计使单台设备可替代传统内窥镜,年度维护成本降低55%
操作进化:符合人体工学的单手操控系统,插管式键锁拆卸,降低成本
从传统燃油车的传动系统检测,到新能源汽车电池模组的内部探伤,JW-G系列内窥镜正通过其毫米级分辨率和可更换探头体系,持续推动汽车行业质量管控的数字化转型。未来,随着AI缺陷自动识别功能的深度融合,这项技术必将成为智能工厂不可或缺的"工业医生",为"中国智造"保驾护航。